美国研究揭示人类语音生成的深层神经机制
美国纽约大学科研人员利用深度学习架构和神经外科监测数据,揭示了人类语音生成过程中前馈和反馈机制的交互作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美国研发湿法再生碳捕集新技术
美国西北大学的科研人员在湿法再生碳捕集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新型阴离子:正硅酸盐、硼酸盐、焦磷酸盐、三聚磷酸盐和二碱性磷酸盐,当将这些阴离子引入离子交换膜时,可实现在干燥条件下捕集二氧化碳,在潮湿条件下释放二氧化碳。
欧洲航天局发布盖亚卫星重点数据
近期,欧洲航天局(ESA)和盖亚协作团队发布了五组重点成果数据,这次数据交付成为盖亚(Gaia)卫星第四版科学数据发布(Gaia DR4)的序幕,预计完整数据将于2025年底发布。
欧盟和日本加强超算研究合作
日本和欧盟签署了HANAMI项目合作协议,加强超算研究合作并共享超级计算机资源。从明年开始,参与项目的欧洲和日本科学家将能够使用彼此的超级计算机,开展跨平台代码移植,进行科学建模试验。
美国构建可分析宇宙暗物质的软件系统
美国能源部宣布其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通过超级计算机构建了分析宇宙暗物质的软件系统“Nyx”。
日本利用量子技术成功模拟磁性起源
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量子模拟技术成功再现了磁性材料内部机制,有望应用于功能材料设计等领域。
美国发布《单光子源和探测器通用术语和指标》
单光子的产生和检测已经从实验室研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医学、量子处理、制造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光子对于量子网络、单细胞的成像和测量、加密的量子“密钥”的分配以及纳米粒子的尺寸测定都很重要。
俄罗斯研制出可用于外太空温度测量的纳米粒子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科研人员研发出发光纳米粒子,可用于超低温高精度温度测量。
英国为国际原子时提供首个光学钟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向国际计量局(BIPM)提供的英国光频率标准(NPL-Sr1)首次被纳入国际原子时(TAI)的确定中,为2030年实现国际单位制(SI)秒的重新定义作出了贡献。NPL将按时提交数据,使NPL-Sr1发挥更大作用。
美国研究揭示血脑屏障控制蚂蚁行为的生物学机制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科研人员发现,蚂蚁的血脑屏障在控制其行为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血脑屏障可以调节蚂蚁大脑中的激素水平,从而影响他们在蚁群中的行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杂志上。
捷克研究证实分子中存在π孔
捷克科学院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和帕拉茨基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实验证实了芳香族分子中电子密度不均匀分布以及π孔的存在。
天文学家发现罕见极环星系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宣布,科研人员利用ASKAP射电望远镜探测到了罕见极环星系——NGC 4632,距离地球约5600万光年。
英国研究揭示石墨烯质子渗透比理论值高的原因
英国华威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的科研人员揭示了石墨烯对质子的渗透比理论预期值高得多的原因。
美国开发出寻找新型磁性材料的新方法
美国艾姆斯国家实验室(Ames National Laboratory)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个新的机器学习模型,该模型可预测新材料组合的居里温度(材料保持磁性的最高温度),用于寻找不含关键元素的永磁材料。
英国实验室联合建设小型卫星校准设施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与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空间中心(RAL Space)合作,提供小型卫星校准设施。校准设施将为小型卫星搭载仪器的校准和表征提供先进解决方案,通过在发射前检查所有星载仪器是否已正确校准,确保实现卫星有效载荷和组件所需的性能,达到卫星收集可靠、准确和可信地球观测(EO)信息的目的。
韩国提出新的弹性高分子材料设计方法
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研究出一种可实现伸缩的弹性高分子材料设计方法,可同时提高弹性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和自修复性。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